的确,我们生活上,很多的服务已经完全依赖上网,无论是出街吃饭选哪一间餐厅,又或者看看哪一间戏院还有想看的电影戏票,最方便的,就是上网,或者利用手机 App 进行,这些都是即时性的消费活动,好多过去传统的服务性行业,正在渐渐受到各种网上服务的冲击和取代,举例说,「的士台」服务的士行业,提供电召的士服务,但自从第一个「的士App」面世,短短两年,现在使用的士台的乘客已愈来愈少,取代的速度之快,令经营的士台的,想转营也来不及就要被淘汰,有的士司机也坦言,现在还有加入的士台,目的都是听听交通消息和「快相机」位置,但大家也可以想像,这些功能,其实也有手机 App 可以做到,除非会严格执行行车是禁用手机的法例,否则的士台足可以被手机 App 完全取代。
在零售消费层面,其实有好多服务性行业都开始被手机 App 取代,特别是零售服务,例如目前廉航公司都会直营网站销售机票,网上也有好多订酒店网,对以往专帮自由行或公司商务旅游订机票酒店的小型旅行社打击最大。愈来愈方便的国际性网购服务,也令不少人的消费习惯改变,消费者不用行商场便可以让货品送到家中,如果连超市的货品都可以利用网购进行,根本就毋需要为开铺而付出高昂租金。
过去好多人认为香港地方小,人口密集,消费者容易外出购物,没有条件像美国一样发展网购和其他网上消费服务。但过去两、三年的销售数字反映,香港人愈来愈接受网购概念,不单是外国的网购产品,就连本地的商户,只要价格不比市面贵的话,就有人会以不同的理由光顾网购。早前消委会就公布了涉及网购的各类型投诉达 5,442 宗,比 2013 年增加 70%。数字增加,并不表示网购的质素差了,反而是参与网购的香港市民愈来愈多。个人相信,过去一年,本地网购的消费额,绝对不只增加 70%,随着消费者对网购和使用网上消费服务的认识增加,投诉的比例理应下降。虽然由于本地网购都会透过外国网购网站进行,未必容易统计出本地涉及网购的消费总额,但相信最少数以亿计。
「HKTV」早前推出网购服务,开网时更「豪派」每位用户 $100 网币,初开始的确有不少人上网买东西,但好多都只限买 $100 或 $400(连送货)便够,宁愿倒贴送货费,不少抵买的货品早已经卖光,但笔者其实都担心这个优惠完结之后,如何可以再吸引用户继续光顾,所缺乏的,就是一个吸引人再来的诱因,是比市面便宜的价格?还是市面难买到的特色产品?现时两者都不是。简单地说,如果 HKTV 网购和人走上街的药房或家品店一样的话,又或者用正价买相机镜头而街上有做 8 折兼分期的话,暂时我还会上街买,但绝不会再去商场「逼」。
记得小时候常见到一辆车四个轮子不见,底下垫着砖块,或者厂徽不翼而飞,随后变成车窗打破里头一团乱,现在
不知不觉在家中四处蔓延开来的霉斑,总是令人困扰。即便这次清理乾净了,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霉菌很快地又
「边做边扫」应实践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诀窍就在于趁着汙垢尚未累积之前勤快地清扫,养成不让汙垢累积
日本家具品牌 cellutane,所推出的产品均以「质感」与衔接「时下爱好」为首要标的,打造出具疗癒
日夜温差大的天气,一不小心就受了风寒,觉得喉咙怪怪的、好像快感冒,寒冷又让身体血液循环变差,代谢下降
真的不要再说什幺家庭主妇很轻鬆!每个妈妈真的都像是魔术师一样,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要靠她解决,尤其是家事